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渔父见而问之曰:「子非三闾大夫与?何故至于斯!」
屈原曰:「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!」
渔父曰:「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世人皆浊,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?众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?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」
屈原曰:「吾闻之,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;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!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之腹中。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!」
渔父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,乃歌曰:「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。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」遂去不复与言。
楚辞 · 渔父,周,屈原,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渔父见而问之曰:「子非三闾大夫与?何故至于斯!」 屈原曰:「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!」 渔父曰:「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世人皆浊,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?众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?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」 屈原曰:「吾闻之,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;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!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之腹中。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!」 渔父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,乃歌曰:「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。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」遂去不复与言。
《渔父》中的人物有两个——屈原和渔父。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,主要通过问答体,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。文章以屈原开头,以渔父结尾,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,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。
参考资料:
屈平,字原,通常称为屈原,又自云名正则,号灵均,汉族,战国末期楚国丹阳(今湖北秭归)人,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。屈原虽忠事楚怀王,却屡遭排挤,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,最终投汨罗江而死。屈......
屈平,字原,通常称为屈原,又自云名正则,号灵均,汉族,战国末期楚国丹阳(今湖北秭归)人,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。屈原虽忠事楚怀王,却屡遭排挤,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,最终投汨罗江而死。屈......
八月十六日夜月下作。清代。郑孝胥。林杪江声竞入楼,楼前孤月迥凌秋。 一年又觉凉风起,万里空怜楚水流。 稍厌高谈从扪虱,莫教幽兴负盟鸥。 胜情胜具犹然在,便合烟波纵钓舟。
龙州岁暮。清代。郑孝胥。宿业堆山落极边,风怀逝水送中年。 登楼怅望忽至此,击柱悲歌休问天。 世短意多谁会者,昨非今是自超然。 如何一片功名兴,不及江湖在眼前。
廉惠卿招宴小万柳堂。清代。郑孝胥。见说诗人气属秋,秋来宜住水边楼。 千丝柳影深遮岸,一曲淞波稳系舟。 诗酒朝官能小隐,江湖雅集自清流。 吴兴画卷应犹在,莫惜千金取次收。
杨子勤松窗辑书图。清代。郑孝胥。雅颂赐名嘉庆年,《八旗诗集》已流传。 更看文苑搜奇作,始信经香配昔贤。 祭酒伤心古怀抱,使君慧业旧姻缘。 松声窗下添悲壮,想见初成作者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