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
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
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
国风 · 秦风 · 蒹葭,周,无名氏,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 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 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
此诗是《诗经》中的一篇,为先秦时代汉族民间情歌。全诗三章,每章八句。
首章「白露为霜」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,而天才破晓,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。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,诗人来到河边,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,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,呈出冷寂与落寞,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。
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,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《诗经》中常用的手法。具体到此诗,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——首章「苍、霜、方、长、央」属阳部韵,次章「凄、晞、湄、跻、坻」属脂微合韵,三章「采、已、涘、右、浊」属之部韵——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,同时,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。如「白露为霜」「白露未晞」「白露未已」——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,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,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——表明了时间的延续。
参考资料:
朱晦菴《〈诗〉集传》:言秋水方盛之时,所谓彼人者,乃在水之一方,上下求之皆不可得。然不知其所指也。
方鸿蒙《〈诗经〉原始》:此诗在《秦风》中,气味绝不相类。以好战乐斗之邦,忽遇高超远举之作,可谓鹤立鸡群,翛然自异者矣。
王靜安《人间词话》:《诗·蒹葭》一篇最得风人深致。
...
...
出家箴。唐代。窥基。舍家出家何所以,稽首空王求出离。 三师七证定初机,剃发染衣发弘誓。 去贪嗔,除鄙吝,十二时中须谨慎。 炼磨真性若虚空,自然战退魔军阵。 勤学业,寻师匠,说与行人堪倚仗。 莫教心地乱如麻,百岁光阴等闲丧。 踵前贤,效先圣,尽假闻思修所证。 行住坐卧要真专,念念无差始相应。 佛真经,十二部,纵横指示菩提路。 不习不学不依行,问君何日心开悟。 速须救,似头燃,莫待明年与后年。 一息不来即后世,谁能保得此身坚。 不蚕衣,不田食,织妇耕夫汗血力。 为成道果施将来,道果未成争消得。 哀哀父,哀哀母,咽苦吐甘大辛苦。 就湿回乾养育成,要袭门风继先祖。 一旦中,求剃落,八十九十无倚托。 若不超凡越圣流,向此因循全大错。 福田衣,降龙钵,受用一身求解脱。 若将小利系心怀,彼岸涅盘争得达。 善男子,汝须知,修行难得似今时。 若得出家披缕褐,犹如浮木值盲龟。 大丈夫,须猛利,紧束身心莫容易。 倘能行愿力相扶,决定龙华亲授记。